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评测 汽车评测

凯迪拉克xts空气悬挂_凯迪拉克XTS空气悬挂

zmhk 2024-08-27 人已围观

简介凯迪拉克xts空气悬挂_凯迪拉克XTS空气悬挂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析一下“凯迪拉克xts空气悬挂”的优缺点。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

凯迪拉克xts空气悬挂_凯迪拉克XTS空气悬挂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析一下“凯迪拉克xts空气悬挂”的优缺点。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吧。

1.回忆杀(之二):你还记得2007年的汽车广告么

2.一同盘丨堪比科幻片!盘点汽车上从**里"走出"的高科技配置

3.优秀的**少不了好车,盘点今年奥斯卡获奖**中的那些知名的车

凯迪拉克xts空气悬挂_凯迪拉克XTS空气悬挂

回忆杀(之二):你还记得2007年的汽车广告么

       2007年,北京奥运会的前一年。按照之前东京奥运会、汉城奥运会的经验,但凡亚洲国家举办奥运会,奥运会之后几年的汽车市场将会迎来大幅增长,更何况这次还是北京,背后是市场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

       因此,2007年成为各家合资车企密集投放新车的一年。这一年的汽车广告也要比2006年和2009年更多,差不多多出了30%-50%左右。

       从2007年的汽车广告可以看到,豪华品牌已经不局限于BBA,SUV的兴起也从这时候开始——这也可能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属性有关。中国汽车市场开始呈现更多样性、更高端化的丰富性,中国汽车消费开始呈现出超出所有人预期的高速发展态势。

       1) Jeep指南者

       2007年Jeep在中国投放了指南者,通过进口方式导入。而它是当时进口车市场比较少见的“紧凑型SUV”,主打的是都市风格,所以我们能够看到除了Jeep特有的七孔格栅外,很多细节是很圆润的——这个风格其实后来体现在自由客上面更多,指南者后期变成了相对更传统家用风格的方正设计。

       2007款指南者搭载的是170马力的2.4L发动机,搭配的是CVT变速箱,同时还有适时四驱。这个配置卖多少钱呢?23.99万元到26.99万元,对比当时国产CR-V的价格,Jeep指南者的价格完全没有进口车的溢价,所以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成为了克莱斯勒经销商的销售主力。可以说,Jeep在全新大切诺基上市之前,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定位并没有比主流合资品牌高半级。

       2) 凯迪拉克SLS赛威

       2007年的时候,凯迪拉克在中国市场推出了对标奥迪A6L的SLS赛威车型,无论是气场还是配置,其实都是高于那时候的奥迪A6L产品。或许凯迪拉克错半级竞争的打法就是那时候形成的。

       在海外并没有SLS车型,凯迪拉克的旗舰其实是STS,不过后来导入中国市场进行了加长,就改为SLS,而中文名称则是依照STS的上代车型Seville翻译为“赛威”。

       赛威确实很气派,凯迪拉克的广告也自然大手笔,用的是跨页,以一种很“稳重”的姿态来呈现这款车长超过5.1米的中大型豪华车。一个细节是,那时候凯迪拉克的豪华轿车就采用了垂直式前大灯组,尽管受制于技术没法做得细长,但是也能够看到连体式大灯的影子了。

       赛威搭载的动力总成也很旗舰:顶配4.6L V8北极星发动机、高配3.6L V6发动机、中低配2.8L V6发动机。不过那时候的2.8L V6自吸的动力也就是现在很多车2.0T的水平,甚至1.5T高功率也能够达到,搭配五速手自一体变速箱、MRC电磁悬挂系统等等。当然赛威的价格也不菲,从40万元到80万元,涵盖了A6L到7系的价格区间,大概相当于一开始CT6的定位。

       最有意思的是,凯迪拉克SLS赛威广告词很有那时候的台湾营销人的腔调,比如行文会用上“阁下酌选”、“阁下携手先行”这样特别独特的用语,显得很有尊崇感。

       3) 丰田凯美瑞

       2007年是凯美瑞叱咤风云的时期,一上市就把曾经的中高级车冠军雅阁拉下马来,终端销售也是加价不止。所以这个凯美瑞的广告也是投得毫不手软,尽管只是一款主流合资品牌的中高级车,可是也使用了跨页广告,而跨页广告这在此之前基本上是豪华品牌的专属。

       2008款凯美瑞没什么大的变化,不过增加了一些主被动安全装备,比如ABS+EBD+VSC+TRC,还有氙气大灯、AFS前大灯智能随动转向系统和ALS自动车身水平控制,部分车型增加了侧安全气囊和安全帘,诸如此类。

       此外,那时候丰田使用的品牌slogen还是“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4) 英菲尼迪FX

       2006年左右,英菲尼迪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这个诞生于北美的日系豪华品牌,希望能够赶上中国豪华车市场的大爆发周期。从广告画面上我们能够看到,早期英菲尼迪在中国市场仅仅只有七家经销店,除了传统的北京和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之外,那时候成都三和英菲尼迪就已经开业,甚至广州都没有建店。

       英菲尼迪当时主推的车型是FX,也就是现在的QX70。不过那时候的FX已经临近换代末期了,后续的FX才是真正的经典设计。那款车型放到今天来看依然有种“动物凶猛”的感觉,符合当前越来越多车型所塑造的攻击性前脸设计——你要知道,这款车可是在十多年前设计的。

       说回2007年的这款FX,在前大灯和格栅设计上还是相对平庸、稳重了些,但是整车的比例仍是以性能轿跑为核心,可这又是一款SUV车型,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消费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沟通鸿沟——彼时中国市场对SUV的理解刚刚才从硬派方正开始转向城市化的圆润,而FX就直接跨到了轿跑造型上?

       不过FX主打的卖点还是动力性能,320马力的V8发动机,对比稍后的讴歌,却没有被放大出来。

       5)讴歌TL

       讴歌和英菲尼迪差不多是前后脚进入中国市场,不过作为北美最早诞生的日系豪华品牌,讴歌是事实上的最后一个到中国市场的日系豪华品牌。所以,讴歌的文案还专门用了一行小字写到:“Acura是Honda的高端品牌,畅销美国20年”。

       从画面上看,讴歌TL的广告要比英菲尼迪FX简洁许多,盾形的前网格栅和刀锋腰线都让人记忆犹新,而硕大的270、3.2、VTEC的字符也很好的凸显了讴歌TL的卖点。3.2L V6 VTEC引擎,以及270马力的数字,让讴歌TL确实很快吸引到那些追求速度感的有钱人。

       可更大的问题是,那些有钱人很难买到它——全国都只有五家经销店,分别是北京两家、南京、深圳、佛山各一家。不过即便如此,佛山这家讴歌店也卖成了这个品牌的“奇迹”——今后十多年,据说有一半的讴歌车型行驶在佛山。

       一个题外话是,讴歌TL这具3.2L V6发动机很快就被新的3.5L替代,价格也从早先的39-43万元一下上涨到62万元,当时被很多媒体评价为“讴歌信心爆棚”。几年后因为销量骤降,不得不降价到49.8万元,然而时机已过,TL也黯然退场。

       6) 本田飞度/思迪

       2007年是第一代飞度以及其三厢版本车型的最后阶段,所以广本对飞度和思迪进行年款升级,希望能够维持销量。

       飞度型动派主要是设计了运动型前后保险杠和运动型侧裙边,让新车看上去更运动,同时增加了黑色、紫色和银色新车色。而08款思迪则是采用了本田家族式的盾形格栅,做了一个镀铬,本田也为中国市场的思迪专门做了电动天窗的开发,增加了四轮碟刹这些升级配置。

       还有就是广本少见的打上了“首付20%个人汽车贷款计划”的信息,这在当时几乎都以全款购车的时代非常少见,广本应该是最先吃螃蟹的那个。

       7-8) 奔驰ML、GL

       2007年的奔驰,显然没有近几年这么强势,高端SUV是当时奔驰的利润核心。因此在国家地理这样的男性为主的杂志上,ML和GL双车同时出现也不足为奇了。

       这个时期的奔驰ML是M级的第二代车型,平台代号W164,应该也是最被中国消费者熟知的奔驰豪华SUV产品。这代车型改用了承载式车身,动力包括3.5L V6、5.0L V8发动机,还配备有7速自动变速器(7G-Tronic),直接控制(DIRECT CONTROL)悬架系统, 4MATIC全时四驱系统,以及驾驶室管理及数据系统(COMAND)——也就是有了中控大屏、车载电视等可视化装备。

       这样一款车在当时要卖多少钱?85.8万元到119.8万元。

       不要嫌贵,更贵的还有同平台打造的全尺寸SUV车型——奔驰GL。2006年奔驰GL在M级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大,能够满足第三排乘客的空间需求,显然这么大的车不是为欧洲市场做的——而是瞄准了北美市场那些顶级客户。

       奔驰GL的动力总成也和M级不一样,采用了一具4.7L V8发动机,250kW最大功率、460N·m最大扭矩,也很美式。GL在M级的配置基础上增加了空气悬挂系统AIRMATIC,还有全景天窗、多区域空调、哈曼卡顿音响等等,这样价格上涨到接近150万人民币,确实是当时的旗舰了。

       再后来,奔驰为了厘清SUV和轿车级别的对应,所以对SUV的命名体系进行了变革,M级改用了GLE,GL级则使用了GLS。

       9) 奥迪A4 S-Line

       奥迪A4是什么时候加长的?在我们印象里似乎已经很久了,可实际上看到这幅广告才想起来了,首次进行加长的奥迪A4是B8车型,于2008年才在中国市场投产,也就经历了两代车型。

       换句话说,在2007年推出的奥迪A4 S-Line其实还是标准轴距版本,因此销量表现并没有现在这么厉害,其全年销量也不过19764辆,相当于现在一个半月左右的销量而已。

       只是由于奥迪在那个时期确实很有钱,尽管这个广告有一半的内容是毫无意义的,但偏要投放一个跨页广告。另外就是在右上角有一个北京奥运会赞助商的标识,还能隐约让人记得“大众中国2008奥林匹克计划”的强姿态。

       这个时期的奥迪A4在尾标上也没有像现在这么“浮夸”,“1.8T、2.0T”两个排量就是照这样标注,入门级别还提供手动挡选择。还有,那时S-Line版本的价格要比普通版本贵出1万元左右,而到了现在基本上都是双外观选择,价格上并没有什么区别。

       10) 福特S-MAX

       让人难以置信,福特竟然还在中国投产过MPV是吧?不仅如此,这款MPV还有一个中文名字“麦柯斯”。但是这款车在中国市场从来就没有火过,2007年导入,月销量基本在1000辆以下,然后续存到2014年6月就再也没有销量记录了。

       实际上S-MAX一开始信心十足,毕竟是2007年的欧洲年度车,而且算得上是全球首发同步,而且这款车的尺寸并不小,长宽高4760/1910/1640mm,轴距达到2850mm,其实就是蒙迪欧底盘上打造的MPV车型。并且在驾控性能的加持之下,长安福特相信这款车能够比肩奥德赛——不要以为那时候的奥德赛是今日的奶爸车,刚国产时奥德赛其实是休旅车。

       S-MAX定价是21.98万元和23.98万元,相比奥德赛也算便宜。那么这款车为什么会失败呢?我们其实看看广告画面中的传播亮点就知道了。

       S-MAX采用 6AT变速箱,重要的卖点是底盘:“媲美轿车的精准驾驭;先进的C3P设计技术打造强健底盘,辅以高强度吸能式车体”。

       听了这段话你能了解到为什么长安福特在MPV上折戟了吗?显然,没有谁会买一辆操控性能出色的MPV,大家想知道的空间、舒适性一句都没提,甚至连搭载的是马自达2.3L自吸发动机也没说。

       当时长安福特还有一个问题,一丁点儿都没有提及这款车是MPV,似乎不想让人知道这款车是MPV家用车。原因自然是第三排空间不太够——这是因为第二排座椅不能前后滑动,第三排基本就是儿童座,也就丢失了MPV的卖点。为此长安福特还专门定义了一个新的细分区隔:SAV运动型多功能车。

       可问题在于,如果不是MPV,那S-MAX为什么要卖20万元呢,消费者买一辆蒙迪欧就很好了嘛。

       多年以后,宝马也用了这个“SAV”的定义,不过人家是用在了宝马X系列上,这样消费者至少不会排斥一辆SUV是运动的。

       多年以后,长安福特也没有导入下一代S-MAX,反而是同处于重庆的力帆,抄袭了下一代S-MAX的造型,命名为轩朗。

       11) 本田思域

       本田在1998年的时候找了广州成立广州本田,雅阁上市之后大获成功,之后奥德赛、飞度也攻城略地。不过因为本田一直和东风有很紧密的联系,所以在2003年东风本田合资公司成立,到2004年本田就把CR-V导入了东本,让东本赚得盆满钵满。

       到了2006年上半年,东本迎来了第二款车,第八代思域。那时候思域放到整个家轿市场还是颇具竞争力的,毕竟思域在北美市场是能够和花冠匹敌的车型,另外1.8L发动机比当时很多竞品主打的1.6L动力更好,油耗更低,被东本宣传为 “黄金排量”——然而不幸的是,后来这个排量无法享受到1.6L购置税减半政策,东本销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当然,在2007年之前思域的销量还是很拔尖的,八代思域当时采用了很有科技感的双层仪表盘,速度显示是数字化,而转速表则是中置,很有运动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思域这个中文名一直到2007年5月才定下来。

       在广告上除了思域的信息外,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点,东本还借用这条广告进行经销商招募,说明那时候东本已经意识到之后销量还有一波大增。

       12)郑州日产奥丁

       郑州日产那时候主要是卖皮卡和硬派越野车,主打大宗消费市场,也就是工具车类别。奥丁其实就是悬挂东风标的帕拉丁改型,还是在皮卡底子上做的SUV车型——是的,那时候郑州日产就开始用SUV的定义了——采用非承载式车身,后悬挂还是螺旋弹簧结构,稍微不同的是帕拉丁的钢板弹簧更偏向于城市舒适性。

       奥丁主打的卖点还是经久耐用和省钱,高配车型采用的是日产QD32T柴油发动机以及4AT变速箱,而且还有电控四驱转换,对于那时候的工具车来说还是很高级的。销售方面,则更多是电网、水利或者城市建设这些事业单位才会采购。

       13) 斯巴鲁傲虎

       斯巴鲁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也并不晚,差不多2004年就开始出口车型到中国了。到了2007年,斯巴鲁已经把旗下五个车系中全部四轮驱动精品车型采取全球同步的策略引进中国,包括Legacy力狮3.0R、Legacy力狮旅行轿车2.0R、Outback傲虎3.0R、Impreza翼豹2.0R、Tribeca驰鹏,还是很执着的。

       广告中出现的傲虎是这款车型的第二代,尽管有3.0L和2.5L两个排量进口到国内,但是主打的显然是低排量的2.5L车型。斯巴鲁并没有用SUV车型来定义这款车,而是强调这款车是兼具旅行车和休闲车于一体的“纯正”多功能旅行车,并且也把左右对称全时四驱系统印在了上面。想想看,如果那时候斯巴鲁愿意大力传播傲虎的SUV特性,而非小众化的旅行车,说不定能够争取到更大的份额。

       当然那时候傲虎的价格也不便宜,报价是35.98万元,属于在合资紧凑SUV和进口豪华品牌中型SUV的中间地带。只是很快,广汽丰田就导入了7座中型SUV汉兰达,那时候3.5L排量的汉兰达也不过40万元出头,让傲虎这样的小众车型很难有竞争力。

       文|JackieLXX

       图|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一同盘丨堪比科幻片!盘点汽车上从**里"走出"的高科技配置

       随着汽车制造研发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汽车的操控性和舒适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其中,车辆减震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采用普通螺旋弹簧很难做到两全其美。于是,适应能力更强,感受更完美的可变悬挂系统就诞生了。目前市面上主流的主动悬挂主要有四种形式:空气悬挂、液压悬挂、电磁悬挂以及电子液力悬挂。

       空气式可调悬挂

       技术特点:底盘可升降,应用车型广泛

       技术不足:可靠性不如螺旋弹簧

       应用车型:奔驰S350、奥迪A8L、保时捷卡宴等

       其实提到主动悬挂系统,我们首先想到的,并且应用最广泛的自然是空气式可调悬挂,而在系统组成上,它主要是由控制电脑、空气泵、储压罐、气动前后减震器和空气分配器等部件。主要用途就是控制车身的水平运动,调节车身的水平高度以及调节减震器的软硬程度。

       通常来讲,装备空气式可调悬挂的车型前轮和后轮的附近都会设有离地距离传感器,按离地距离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行车电脑会判断出车身高度变化,再控制空气压缩机和排气阀门,使弹簧自动压缩或伸长,从而降低或升高底盘离地间隙,以增加高速车身稳定性或复杂路况的通过性。

       而在日常调节中,空气悬挂会有几个状态。1、保持状态。当车辆被举升器举起,离开地面时,空气悬挂系统将关闭相关的电磁阀,同时电脑记忆车身高度,使车辆落地后保持原来高度:2、正常状态,即发动机运转状态。行车过程中,若车身高度变化超过一定范围,空气悬挂系统将每隔一段时间调整车身高度:3、唤醒状态。当空气悬挂系统被遥控钥匙、车门开关或行李厢盖开关唤醒后,系统将通过车身水平传感器检查车身高度。如果车身高度低于正常高度一定程度,储气罐将提供压力使车身升至正常高度。同时,空气悬挂可以调节减震器软硬度,包括软态、正常及硬态3个状态(也有标注成舒适、普通、运动三个模式等),驾驶者可以通过车内的控制钮进行控制。

       当然,相比传统悬挂,由于空气式可调悬挂结构较为复杂,其出现故障的几率和频率也会高于螺旋弹簧悬挂系统,而用空气作为调整底盘高度的动力来源,相关部件的密封性也是一个问题,另外,如果频繁地调整底盘高度,还有可能造成气泵系统局部过热,会大大缩短气泵的使用寿命。当然,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问题都得到了良好的解决,同时,应用的车型也越来越广泛。

       液压式可调悬挂

       技术特点:底盘可升降,采用液压油耐用性更好

       技术不足:技术水平相对老旧,反应速度偏慢

       应用车型:雪铁龙C5(海外) 雪铁龙C6

       液压式可调悬挂。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液压变化来调节车身的悬挂系统。它的核心部件是一个内置式电子液压集成模块,可以根据车辆行驶速度对减震器的伸缩频率和程度加以调整。另外,由于不同车型的重心分配有所同,因而通常要在汽车重心的附近安装纵向横向加速度横摆陀螺传感器,用来采集车身震动、车轮跳动以及倾斜状态等信号,这些信号经过行车电脑运算,并把相应执行信号传递给四个执行油缸,并以增减液压油的方式来改变离地间隙等。

       2004款雪铁龙C5应用的就是其第三代主动液压悬挂技术,

       2007款C5使用的是升级的第三代液压悬挂

       与空气式可调悬挂系统类似,液压式可调悬挂也可以进行底盘升高或自动调节。举个例子说,我们以老款雪铁龙C5车型上的这套名为的液压式可调悬挂来做个比方。它在停车时,其车身高度自动降为最低,车发动后恢复车身高度。在车辆行驶状态下,城市道路及车速低于110公里/小时时,会采用标准高度;当车速超过110公里/小时时,电子液压集成块控制车身头部降低15毫米,车尾部降低11毫米。降低重心可以改善车辆行驶稳定性,减小迎风最大截面和降低对侧风的敏感度,同时降低油耗;当车速低于90公里/小时后车身恢复到标准高度;路况不好时,电子液压集成块控制车身升高,以最大限度保证减震行程长度与舒适性。

       电磁式可调悬挂

       技术特点:技术先进,系统响应迅速。

       技术不足:成本较高,多应用于豪华车型上,稳定性有待检验。

       应用车型:奥迪TT、凯迪拉克SLS、凯迪拉克CTS

       所谓电磁式可调悬挂就是利用电磁反应来实现汽车底盘高度升降变化的一种悬挂方式,它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来抑制振动,保持车身稳定。特别是在一些相对极端的环境下,比如高速行车中突然遇到颠簸,电磁悬挂的优势就会非常明显,它的反应速度可以比传统悬挂快5倍。

       在系统组成方面,电磁悬挂系统是由行车电脑、车轮位移传感器、电磁液压杆和直筒减震器组成。在每个车轮和车身连接处都有一个车轮位移传感器,传感器与行车电脑相连,行车电脑又与电磁液压杆和直筒减震器相连。电磁减震器的奥秘在于其中充当阻尼介质的电磁油液,这种电磁液中是由合成的碳氢化物和细微的铁粒组成。而这些金属粒子在普通状态下,会杂乱无章的分布在液体中,而随着电磁场的产生及磁通量的改变,它们就会排列成一定结构,粘滞系数也随之改变,进而改变阻尼。而电磁场的强度只需要改变电流即可控制。也就是说这套系统的控制只需要改变电流就能够达到控制阻尼系数的目的。

       其实这个减震过程,主要就是在车辆行驶到颠簸路面,引起车轮跳动的时候,传感器会迅速将信号传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发出相应指令,将电信号发送到各个减震器的电子线圈,使电流的运动产生磁场,在磁场的作用下,电磁液的粘度得到改变,从而达到控制车身、减震的目的。而如此复杂的过程实际上只是瞬间完成。举个例子说当你读完以上这几行文字时,这个过程已经可能已经完成了3000次。(每秒可达1000次)

       电子液力式可调悬挂

       技术特点:控制精准,反应速度快

       技术不足:稳定性有待检验

       应用车型:别克新君越、欧宝雅特(海外)

       电子液力式可调悬挂也称连续减震控制系统(CDC),它也是主动悬挂的一种。这套系统可以独立控制每个车轮的悬挂阻尼。其电子感应器能根据读取路况信息,适时对减震器作出调整,使之在软硬间频繁切换。从而更迅速准确地控制车身的侧倾、俯仰以及横摆跳动。提高车辆高速行驶和过弯的稳定性。

       而与较为传统的液压式可调悬挂不同,电子液力式悬挂对电子设备的依赖性要更强。核心部件由中央控制单元、CDC减震器、车身加速度传感器、车轮加速度传感器以及CDC控制阀构成,其中减震器是基于传统的液压减震器构造,减震器内注有油液,有内外两个腔室,油液可通过联通两个腔室间的孔隙流动,在车轮颠簸时,减振器内的活塞便会在套筒内上下移动,其腔内的油液便在活塞的往复运动的作用下在两个腔室间往返流动。油液分子间的相互摩擦以及油液与孔壁之间的摩擦对活塞的运动形成阻力,将震动的动能转化为热量,热量通过减震器外壳散发到空气中,这样就实现了减震器的“减震”过程。

       话又说回来,CDC并不算非常先进的悬挂技术,只能说应用在合资品牌中型车上并不多见。其实在2004年,这套系统就已经装备到了欧宝雅特车型上。换言之,CDC至少在5年之前就应用到了量产车型上。而到2008年,在通用的全新中型车平台--Epsilon II平台上,欧宝的Insignia(新君威的原型车)诞生了,它所应用的Flex Ride自适应底盘系统,就是基于CDC系统而来的。

       小结:

       以上四种可变悬挂系统来看,液压悬挂由于需要液压油缸等设备,因而体积较为庞大。电磁悬挂反应速度快,适合运动型轿车,但是这套系统只能调节悬挂的软硬,通常不能控制离地间隙,并且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检验。电子液力式减震也是同样的问题。因而采用电子控制的空气悬挂就成了目前最主流的主动悬挂系统,早前存在的技术诟病也逐步得以解决。(end)

优秀的**少不了好车,盘点今年奥斯卡获奖**中的那些知名的车

       可能会有无数个回答,但如果我们将其分类,大致可以分为这几类:

       1.?满足人们对未来、人文、科技的美好幻想

       2.?科幻**是一个学习知识、发散思维的绝佳途径

       3.?在世人所不能及的领域放肆的YY,满足心底的童心

       不论是哪一类,都包含着人们对未知、不可能事物的诸多幻想。近20年内,世人在汽车科幻领域的启蒙之作当属威尔斯密斯主演的《我,机器人》,**里不仅讲述了众所周知的机器人三大法则限制和人类与人工智能的斗争,更是在**中与奥迪一同描绘了未来汽车会是什么模样。自动驾驶?球形轮胎?移动武器库这些在20世纪和21世纪初的时代里,不停的在**屏幕上不停出现的场景构成了我们对未来汽车的初级幻想。

       科幻片说到底,其实大多也只是基于我们现在的科学知识进行展望,将现在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实现的技术通过**直接呈现,跳过了技术、材料、成本等壁垒直接进行使用,满足人们对未来的种种幻想。

       但就因为这些科幻产物通常都是基于我们现有的科学知识进行的展望,所以在未来,这些科幻产物很有可能被科学家等研究人员逐步变成现实。

       时至今日,曾经的那些只能在**中见到科幻技术在一步步向我们走来,颇有一种以前人们想上天,那么飞机出现了,人们想到太空看看星星长什么样,那么火箭出现了一样的感觉。不同于飞机火箭这些我们生下来就已经见到的科技产品的是,我们正看到的是一个个发展的过程,我们成为了这个时代的见证者……

       今日,一同君就带你看看曾经那些我们只能在**电视里看到的科幻场景、科幻技术,现在已经变成现实实现了量产!

       1、自动驾驶

       实现自动驾驶汽车诞生百年以来早就开始"幻想"的一项技术,这项功能也广泛的存在在科幻**当中,虽然就目前来看,我们的技术相比**中输入目的地或者口头指令就能控制车辆的高度还有不小的差距,但现阶段的自动驾驶技术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历史中的1969年,人工智能创始人之一的约翰麦卡锡在一篇名为"电脑控制汽车"的文章中描述了现代自动驾驶汽车类似的一些想法。它在文章中写道,用户应该可以通过使用键盘输入目的地来驱使汽车能够立即自动前往目的地,同时额外的命令也能改变目的地,如休息室休息、餐厅停留,根据路况加速等情况,虽然在当时没有这样的汽车存在,但麦卡锡的文章为其他研究人员的设计提供了不小帮助。

       根据研究数据表明,2016年是全球自动驾驶汽车技术投资活动的一个拐点,自2016年开始,投资活动明显增多,时至今日仍呈上升趋势。除了国外的福特、梅赛德斯、苹果、英特尔、微软等众多汽车公司和科技公司,纷纷投入重金,以期在该领域获得竞争优势之外,国内的如百度、小马智行、驭势科技等企业也在自动驾驶领域深度研究。

       现在自动驾驶级别已经清晰的分为5大级别:

       从量产情况来看,2017年,奥迪A8L成为一个宣布实现了L3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量产车,也就是上图的有条件自动驾驶级别,虽然碍于各国的法律法规没有真正让消费者感受到L3级别自动驾驶带来的便利,但也让我们真正的看到了自动驾驶该有的模样。

       此外,特斯拉更是量产车当中在自动驾驶领域颇有建树的车企。

       几天前,长安UNI-T成为了中国首个实现L3级别自动驾驶的自主品牌,标志着中国自主品牌在自动驾驶领域也站在了世界前列。

       除此之外,L2级别的自动驾驶辅助现在更是被大规模的应用在各式各样的量产车上,能实现跟车、主动刹车、主动加速、偏离预警等等功能,让**中的自动驾驶一点点的照进了我们现实。

       2、自动泊车

       自动泊车功能其实与自动驾驶有不小的相似之处,只不过相比自动驾驶会面临的诸多复杂情况而言,自动泊车因为在狭小的、环境较为单一的场景下工作,其技术难度较低和实用性较高的特点就目前来看是更加贴近生活的,所以不少车企都为自己车型提供了自动泊车功能的选项。

       其实自动泊车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安装在车辆右前保险扛的传感器探头,检测车辆附近停车位,通过中央处理器协助驾驶员将车辆顺利驻停到停车位的功能,对于老驾驶员而言这个功能可能比较鸡肋,但是在当下许多新生代驾驶员出现的时代,驾驶技术不太过硬是普遍现象,自动泊车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这项技术是欧洲厂商大众汽车于1992年在概念车Futura上首度装配,之后丰田、沃尔沃、通用和西门子等众多车企和供应商均推出了配备此配置的汽车或技术,到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大众化"配置了。

       渡过了技术早期积累,现在的高端车上有了更多堪称"花里胡哨"的自动泊车或泊车辅助功能。

       比如宝马"遥控泊车",车主可以通过智能钥匙像玩具一般的将车辆停入一些狭窄的停车位,免却了一些车位停不进去或者停进去了人没法出来的困扰。

       此外,在宝马X5上还有一个非常新颖的倒车辅助功能,它能够记住驾驶员最后50米的正向行驶轨迹,只要开启这个功能,系统就会自动倒车回去。

       这就像是我们平常在车库找车位,看到一个后还想再找找更合适的位置,走了几十米后发现并没有位置了,这时你就想把车辆停到之前看到的地方,这个功能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你只需要开启倒车辅助功能,挂上倒挡,松开刹车,车辆就会自动倒回到之前的位置,非常智能便捷。

       这种自动泊车、遥控汽车的功能是不是你小时候做梦也想拥有的呢?现在它已经成为了现实。

       3、智能悬挂(奔驰GLE?E-Active?Body?Control)

       相信很多人都和一同君一样想过一个问题,既然悬挂高低影响着通过性能,所以SUV和越野车的底盘都比较高,那为什么不能让一台车在平时不需要越野的时候就是低底盘,在需要越野的时候就是高底盘?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一套空气悬挂就能解决的问题,放在今天来看,单纯的空气悬挂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只能说是一个比较昂贵的豪华配置。

       但奔驰GLE上这套E-Active?Body?Control则是一个能在一定程度上颠覆我们对可调空气悬挂认知的一种技术。

       它并不是一套单纯的空气悬架,它还融合了自适应减震系统和48V主动悬架系统,它能够精确的控制每个车轮的空气弹簧和阻尼器,大幅度的减小路面的颠簸与行驶时的侧倾情况发生。

       此外它还可以通过触摸屏单独调节每个车轮上的动力水平来让车辆在面临极端路况时能从容脱困,最关键的是,它的调节速度非常迅速,已经能在单纯的依靠悬挂的快速调节来快速改变一台车的重心,实现一些平日里想不到的"操作"。

       比如在沙地行驶时,不论汽车的马力大小和轮胎规格,陷进沙地里对于任何越野老炮儿来说都不是见稀奇事儿,这时车胎属于缺乏附着力的情况,底盘都被沙子托住,四轮没法进行良好的动力输出实现脱困,而奔驰GLE?E-Active?Body?Control则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当你车辆陷入沙地时,奔驰GLE可以通过48V主动悬架上下震动,再配合可以实现0:100的前后轴扭矩分配的4MATIC全时四驱系统,完成脱困。

       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是单纯的底盘高度提升,而是通过快速的上下调节悬架使得车辆像在路上跳动一般转移重心,使得轮胎重新获得附着力,实现脱困。

       这样的操作像不像我们看的一些**,里面的车可以通过快速调节底盘高低来规避障碍物,完成一系列不可能操作?没错,奔驰帮我们实现了。

       4、矩阵式、像素、激光大灯技术

       大灯技术也是近年来发展特别迅猛的一个细分类别,我们都曾在**中看到过一个车灯能够组合成不同的样式,照射出不同的图案,甚至能用灯光作画等等让人叹为观止的效果,这些看似"花里胡哨"的配置也让一台冰冷的机械有了温度,一种与外界沟通的温度,而车灯则是沟通最好的桥梁。

       一定程度上来看,奥迪是近20年车灯技术的引领者和代表者,也别网友戏称为"灯厂奥迪",足以看出奥迪的在灯光领域的建树。首当其冲的就是2014年率先发布的矩阵式LED灯组。

       "矩阵式"顾名思义,就是由多个单独的灯源进行组合排列形成的灯组,在奥迪的调教下,个LED发光原件均可单独打开、调暗和关闭,如果在数量足够的情况下,矩阵式LED灯组甚至能组合出上百万种灯光组合,这是普通LED大灯不敢想象的。比如奥迪A8的通过对矩阵式LED大灯的光线进行检测,可以自动关闭对对象来车进行照射的灯组避免晃眼,并对街边行人进行三次对点闪烁警示等等操作,矩阵式LED大灯好处就是能根据周围环境进行单独的打开和关闭,更加精准灵活。

       第二就是奥迪和宝马近年在旗舰车型上大力推广的"激光大灯",激光大灯光源就是激光二极管,相比普通的LED灯组而言,激光大灯具有更好的不发散性,虽然开启条件比较苛刻,但照射距离能达到500米甚至600米,如果独自在黢黑的高速公路上行驶,一组激光大灯能带给你绝佳的视野。

       第三点就是最具科幻感的像素大灯及投影了,它能通过大灯向道路上投射出多种不同的图案,实现对外界的警示和沟通。这项功能已经在多年前奥迪的概念车上亮相过,而在去年,来自中国的长城汽车也在大灯上实现了该项技术,它在在大灯内部安装了类似投影仪一样的像素模块,可以根据中央处理器信号投放出不同的图案。

       比如车辆导航检测到前方路口需要右转,那么汽车即将接近路口的时候,大灯就会在路面上投放出右转弯的箭头,当然,也可以投放出一些自定义图案,还可以把整个速度表投放在车辆前方,驾驶员开车的时候几乎不用看仪表盘,只需要目视前方就可以了解当前车辆的时速以及转速。

       都说人的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车灯同样也是一台车与外界沟通的桥梁,这些车灯技术的应用几乎在像我们展现以往在**中看到的各种科幻场景,到目前为止发展也是较为前沿并且成熟的。

       5、流媒体后视镜

       可能科幻迷都在**中看到过这样一个场景,一台车在路上行驶,车内的显示屏就能将车外的场景投射到车内,就像是无缝衔接一般觉得十分酷炫,有一种开车就像玩游戏的错觉。其实在近些年,这种类似于**场景的投射早已在诸多量产车上实现了。

       相信开过车的驾驶员可能在使用车内后视镜的时候都会面临几个问题:

       一是后排的头枕或者后窗过小,导致后视镜的观测面积非常小,影响正常观察。

       二是在雨天行驶时,后窗外面有雨水,里面有水雾,模糊的完全看不清外面的状况,使得后视镜就变成了一个摆设。

       第三就是后视镜普遍存在的观察面积过小的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实际情况对车内驾驶员安全驾驶造成的影响,不少车企也早早的着手进行车用流媒体的研发。

       车用流媒体技术实际就是利用现代高科技的光电技术,将汽车后边的路况通过后视摄像头无延迟的传输到屏幕上,通过一系列影像技术取代了传统的光学后视镜,它的出现不仅使车内后视镜完全避免了头枕、后窗大小、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并且视野面积相比传统后视镜扩大了接近3倍。

       车用流媒体是由宝马公司最先提出,并在2016年的CES电子展上,宝马展出了配备流媒体后视镜技术的i8?Mirrorless概念车,只不过在量产阶段被凯迪拉克"截胡",旗下旗舰车型CT6率先在量产车中搭载了车内流媒体后视镜,到现在,如捷途、WEY等自主品牌也已搭载了流媒体后视镜,使得行车安全性有了显著提升。

       车用流媒体其实就是实景显示技术的应用,而且只是实景显示技术一个较为初级的应用,以它为基础,虚拟后视镜、车侧实时投影灯技术也在逐渐量产当中,到以后我们很有可能坐在车内看到车外所有角度的投影,就像身处游戏世界一样科幻。

       6、主动智能防碰撞(智能车身平衡系统)

       相信不止一个人像一同君这样想过:

       既然现在汽车都这么智能了,为什么汽车不能在即将发生碰撞的时候主动做出一些应对措施,而不是单纯的刹车之类的,为什么不能在车外形成一个保护罩什么的?

       就目前来看,虽然形成一个保护罩这种概念还太过超前,但汽车自己进行主动应对的措施其实已经有了,而且正是来自以"科技"为主旋律的奥迪。就目前来看暂时还处在初级阶段,只不过目前还没有第二家车企实现了类似于这样带主动应对碰撞的"智能车身平衡系统"就能看出它的技术难度和先进性。

       在前面"自动驾驶"已经讲到,奥迪A8L是第一款实现了L3级别自动驾驶的量产车,而这套智能车身平衡系统也依托了大量的自动驾驶硬件设施来实现的。

       奥迪A8L拥有1个激光雷达、1个前视摄像头、1个长测距雷达、4个中测距雷达、4个环视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和1个红外线夜视相机,正式由如此众多的感应设备让它有了非常智能的表现,虽然它A8L已经上市三年,但到现在它身上所搭载的摄像头及雷达数量依然是业界翘楚。

       这项"智能车身平衡系统"就是如果在众多感应设备判定侧面即将发生碰撞的时候,被撞击一侧的车身瞬间抬高最多80毫米,以底盘作为承受撞击的主力。

       为何是用底盘?因为就车身结构而言,底盘是最为坚固的车身组成部分,它能承受的撞击力度远高度侧面的门板,从而最大限度保障车内成员安全。

       从A8L所展示的信息显示,其左右侧的环视摄像头可以检测到20米开外的障碍物,一旦发现到障碍物靠近,这段距离足够系统检测及反应并作出车侧面防碰撞的抬高底盘动作。这项技术的实现无论是对环视图像的感知技术,还是对车身控制的及时性都有较高的要求。奥迪A8L所使用的域控制器zFAS,不仅实现了复杂的L3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同时还是支撑各种主动安全技术的感知能力。

       也正是在这些高科技的辅助下,在未来,我们驾驶车辆出行时将会越来越安全。

       7、太阳能在汽车领域的运用

       太阳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聚宝盆,我们都知道通过太阳能能发电,那为何不能将太阳能用在汽车上呢?或者直接将光电池安装在车上,用太阳光不断产生的电能为车提供动力,成为太阳能汽车?

       这种想法当然是美好的,并且也有不少科学家进行过尝试,但直接用太阳能来驱动车就目前的技术而言,依然是可以用"天方夜谭"来形容的,因为目前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转化率对驱动汽车来说非常低,再加上光照时间无法固定,几乎没有太高的实用价值。

       但这就是说太阳能对车无用了吗?

       也不尽然,虽然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直接驱动车还不切实际,但是用太阳能来完全其他消耗较少的操作则是完全有可能的。

       比如广汽新能源在去年发布的Aion?S车型,它就是一个在当下关于太阳能使用的绝佳案例。Aion?S顶配车型魅Max搭载了太阳能全景天窗,这个天窗上集成了一些太阳能发电板。车辆停在露天时,该太阳能板能够实现对12V蓄电池充电和驱动空调系统对座舱进行通风换气等功能。

       当然,目前Aion?S的太阳能天窗使用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但在未来技术不断进步的趋势下,说不定很快我们就能看到更加科幻的用车场景了。

       结语:科幻**让我们对未来有着各式各样美好的幻想,科学家工程师门则在不断的进行技术研发,让这些科幻照进现实。幸运的是,我们不再单纯是这些科幻事物的享受者、受益者,而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从第一台汽车的发明,到现在数以万计的汽车在马路上行驶,这些工业革命时代的产物无不在方便你我的生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的样式也在不断的改变。汽车对于现在的我们是一种出行方式,而对于**,汽车更像是一种时代的符号,一部汽车就可以判断出这部**的时间线。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盘点一下,今年奥斯卡**节,那些获奖**中有名的汽车。

       《极速车王》?时间线:上世纪美国六十年代?汽车:GT40福特

       作为一部赛车**,整个影片的内容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汽车巨头福特在法国24小时勒芒赛车比赛大战意大利知名跑车品牌法拉利的故事。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福特汽车用于参见赛事的福特GT40,这部车以车高40英寸而得名,于1966年至1969年连续包揽法国勒芒耐力赛冠军,着实为福特争足了面子。第一辆福特GT?40问世于1963年4月1日,代号为GT/101。GT?40车身中部采用了高强度钢质骨架,前后覆盖以玻璃钢板件,中置全铝4.2升V8发动机配备Colotti四速变速器,以及计算机设计的双A臂悬挂,当时一推出就引起了轰动。

       法国24小时勒芒赛事是一个比赛强度极高的比赛,同(F1)、(WRC)并称为世界最著名和最艰苦的三大汽车赛事。自从首届比赛于1923年举行以来,除了二战前后的几年以外(1936年,1940-1948年未举行),勒芒耐力赛从未间断过。主要规则就是一辆车配置三个车手,轮流开车,每位车手驾驶时间不得超过4个小时,但是汽车不能休息,只能进行简单的换胎、维修、加油等。影片基本还原了福特GT40在1966年第一次拿下冠军的全过程,但是参赛时,福特GT40的发动机并没有使用第一代发动机,而是一款7.0L的发动机。

       没看过影片的小伙伴可以看看影片,最棒就是剪辑手法,所以理所当然的获得了今年奥斯卡最佳剪辑奖。当然这部影片为我们展示了福特汽车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在赛车场上的荣耀,但同样也是福特汽车一直都抹不去的黑点。

       小编对于这部**的总结就是:汽车对于那些热爱汽车的人来说是个心爱的玩具,而对于资本家来说,汽车永远是一堆金钱。

       《寄生虫》时间线:近些年?车型:奔驰迈巴赫?S级

       今年奥斯卡最大的赢家当选《寄生虫》这部**,对于这个人人都要讲究平等的时代,这部影片却表现出富人和穷人还是保持着巨大的阶级差距,来讽刺着这个时代。作为一部叙事片,大家可能很难注意到影片里面有钱人家男主的汽车是什么。其实,也不难发现,有钱人必然会选择一款有面子而且后排一定要坐的舒服的汽车,所以奔驰迈巴赫S级就成为了**富人的汽车。但遗憾的是**中并没有给出过多的镜头去展示这款车的型号,小编只是简单的猜测,毕竟奔驰迈巴赫S级的车型实在太多,要去确定具体车型需要很多细节。

       既然无法确定,那就从最便宜的奔驰迈巴赫S?450价格说起,官方指导价:139.88万起,这还只是起售价,很多高端车型还有很多小则十万元,大则数几十万的私人定制,再加上有些地方买车还有加价,所以一款最便宜的奔驰迈巴赫S级落地起码200万左右。至于这款车外观,迈巴赫立标就是身份的象征。驾驶体感和操控,小编只能说这些车设计出来就算再不好开也是给司机开的,就像**里面一样。买这些车的人更加在乎的这款车坐在后排的舒适度和身份地位象征。

       小编对于这部**的内容总结就是:穷人和富人对于现实,不单单是一对反义词,更是差距,这种差距是穷人遥不可及的,实现往往比**更加残酷。

       《好莱坞往事》时间线:上世纪美国六十年代?车型:凯迪拉克Coupe?DeVille

       昆汀导演的又一部实力作品,虽然是一部优秀的影片,但是观影门槛还是比较高的,对于那些不熟悉昆丁以前作品的人和不了解美国六十年代文化的人,这部影片还不如毕志飞导演的《逐梦演艺圈》有意思。影片的非线性叙事和美国文化,一直都是昆汀作品的风格。当然,最吸引小编还是影片中两位男主的汽车,一辆1966?凯迪拉克Coupe?DeVille。作为美国60年代无比夸张、奢华的汽车代表,凯迪拉克Coupe?DeVille一方面展示着主角里克·达尔顿在**中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也展示着里克·达尔顿人物的性格-渴望被人注视、认可且有些小虚荣。

       美系车大部分灵魂都可以从这部车中体现,长宽高分别是5715/2037/1427mm,轴距3302mm的全尺寸车身。极度张扬和夸张的火箭式车尾,是那个年代的凯迪拉克最显著的标志,同时也是引领了一个时代的标志,甚至形成一种汽车文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也是现在很多凯迪拉克的汽车依旧保持硬线条风格的原因。自动变速箱、无钥匙锁车、电子助力方向盘、电子助力刹车、电动座椅调节、自动空调、后轮空气悬挂,仪表台时钟,有些配置放在今天依旧是豪华品牌汽车才配置的。

       对于这部影片,小编很推荐大家去看,可以很好的了解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关于美国的很多文化。

       说到最后

       我们见证着汽车发展,汽车也成为了我们时代的符号,一部汽车的寿命可能就短短十几年,但关于它的符号永远不会磨灭。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凯迪拉克xts空气悬挂”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